主題新聞

主頁 > 主題新聞 > 研低對稱性粒子 港大學者獲裘槎獎

研低對稱性粒子 港大學者獲裘槎獎

  • 18 Dec 2019
  新興材料的面世往往促進應用科研發展,香港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王宇鋒,致力以化學手段合成不同類型的低對稱性粒子,從而調控粒子自行排列成不同有序結構,有助改善材料特性,在立體打印、光子學等領域均具有高發展潛力,為他本人帶來本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同樣來自港大的機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憑微流控技術生成和控制全水相微液滴,獲得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所有聚合材料均是由不同的納米粒子組成,本年度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得主之一的王宇鋒,主要研究粒子自行排列成有序結構,以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聚合材料。早於七年前,他便成功以不同數目的分子為基團,用「化學膠水」將它們黏連、結合,形成不同特定形狀、有多個不同表面的粒子,以致降低其對稱性,施加電場、磁場、溫度等調控因素後,便可自發產生特定的「運動」來進行有序排列。

  「即使以同樣兩個分子結合,但做成的形狀不同,也可以分別是向前移動或者是自轉。」王宇鋒指,要控制只有納米大小的粒子進行特定運動並不容易,而且多個粒子的運動互相協調,比處理單個粒子的運動更困難,他目前正致力研製更多不同形狀的粒子,從而達到精確調控不同粒子的運動效果。

  王宇鋒續稱,這項技術可在多個領域應用,尤其是光半導體,「現時光纖傳遞的光都不具計算能力,需要處理器處理訊號,若能研製出以容許不同波長的光通過的粒子,並做成光子晶體,這樣的光半導體將非常有潛力。」他又指,技術也可用於改良立體打印物料、化妝品質地以生產更高效產品,甚至可應用於細胞修復、傳輸藥物等。

  至於機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在加入港大前,已研發出以液滴微流控技術利用有機溶劑和水產生微小液滴,將特定活性成分封裝和分隔的技術。「但當到應用時,別人一聽使用有機溶劑都『耍手擰頭』,擔心有致癌等後遺症,所以想研究利用全水相(只利用水為介面)生成的方式。」

  岑浩璋花近五年時間,終通過在水中加入不同水溶性試劑的方式,做出了類似水與油分離的效果來產生液滴,可用於開發新型納米藥物和攜藥定點釋放。獲獎後,他下一步計畫與其他領域,如醫學等合作研究應用,「但目前仍在研發階段,估計取得階段性成果最快要三至四年,廣泛應用則需要各界配合,希望可在十年內成事。」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