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體藝 |
|
跳踢躂舞 培養節奏感
踢踢、躂躂、踢踢、躂躂 ⋯⋯ 節奏感強烈的腳踏聲,正正是踢躂舞的特別之處。踢躂舞源自美國,近年在香港開始流行,亦吸引不少小朋友學習。有舞蹈團舉辦踢躂舞課程,打好小朋友學習舞步的基礎,並從中增強節奏感和音樂感,讓他們跳得開心又減壓。
打好跳舞基本功
踢躂舞主要是舞者穿上鑲有鐵片的踢躂舞鞋,利用腳的細微關節、腳腕、足踝及腳掌落地,發出富節奏的聲音,猶如音樂節奏,靈活多變,所以特別吸引小朋友學習。CCDC 城市當代舞蹈團舉辦的「踢躂多樂Fun」(Tic Tac Toe-Fun with Tap)課程,讓小朋友掌握踢躂舞的基本步法和節奏的技巧,打好跳踢躂舞的基本功,享受當中的樂趣。課程適合六歲或以上的小朋友參加,導師Ken Sir 表示,六歲小朋友已經可以控制到腳的關節位置,亦能理解指示,所以適合學跳踢躂舞、打好跳舞的底子及培養興趣。
在一小時的課堂上,在導師的帶領下,先進行重複的步法作熱身,學習控制彎曲膝蓋及腳部不同位置落地,從而發出聲響和節拍,小朋友約四、五堂左右便能掌握。此外,他們會作不同組合,例如一起練習、分組或個別輪流練習等,每位小朋友輪流練習,從而聽到自己的節拍和所發出聲音是否正確。
加強手腳協調
每堂練習過後,在最後五分鐘是個別即興舞步的環節,小朋友會圍圈輪流自創一小段四拍的踢躂舞,發揮創意。在最後一堂(第十堂),一眾小朋友會排一段約兩分鐘左右的踢躂舞作為總結。初班的小朋友主要集中學習腳的步法,至中班開始,便會配合上身的動作和音樂來跳踢躂舞。
學跳踢躂舞有很多好處。踢躂舞是注重節奏的舞蹈,所以培養節奏感和音樂感,有助學習其他舞蹈,加上再用腳及配合手部動作來跳舞,可以增強手腳協調能力。小朋友要專注和集中精神去聽從導師的指示及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合拍地跳舞,加強團隊合作精神。
百年前民間起舞
踢躂舞(Tap dance),有拍打敲擊的意思,是現代舞蹈風格的一種,最早大約在上世紀20 年代的美國出現。當時愛爾蘭移民和非洲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美國,逐漸融合形成新的舞蹈形式。這種舞蹈的形式比較開放自由,沒有很多的形式化限制。舞者不注重身體的舞姿,而是着重趾尖與腳跟的打擊節奏的複雜技巧。表演者穿上特別的踢躂舞鞋,用腳的各個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擊,發出各種踢躂聲,加上舞者的各種優美舞姿,形成踢躂舞特有的幽默、詼諧和表現力非常豐富的一種魅力。
踢躂舞分成兩種風格:愛爾蘭舞蹈(Irish step dancing),例如大河之舞,比較注重腳步的整齊與氣勢;美式踢躂舞,例如踢躂狗(Tap dog),則是比較注重整個身體與腳步的協調性。
學員心聲
十歲的余寶(左圖)喜歡跳舞, 有學Hip-hop、現代舞、爵士舞及現代爵士舞,並已學了一年半的踢躂舞,「我覺得踢躂舞好好玩,很放鬆,穿起踢躂舞鞋來跳舞發出的聲音好好聽,好似音樂般;平時我會在家中練習,曾經參加比賽和表演。我覺得學了踢躂舞之後,節奏感強了和有減壓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