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統小學走進國際學校 港生大變身(三)
上期談到李太安排了兩個兒子在同一間國際學校讀書,分別是十一年級和九年級生。以前,哥哥在一所傳統小學裏是一位品學兼優、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但轉讀國際學校後,老師對好學生的定義卻截然不同。不再只是聽話和好成績,而是懂得思考和判斷、發掘問題和表達意見,還要在學業外作多方面發展。對於一位只有十二歲的小男生來說,這種轉變可說是顛覆性的。
哥哥憶述四年前轉入國際學校讀中學時,由步入校園一刻起便遇到適應問題:
「本地學校和國際學校真的有很大分別,無論是人的性格,做事方式和思考方法都很不同,我在本地學校時很重視背誦和死記,去到國際學校才知道不行了!原來死記東西完全行不通,其實只要你讀一次明白了便可以。我要重新適應這種學習方式。」新環境的學習氣氛令他留下深刻印象,「以前小學老師的教書方法是,學生坐着聽,然後舉手發問,國際學校的上課模式有點像開會,例如,英文堂時同學分組圍着一起交流,有很多互動機會,但我起初不習慣,只是靜靜地坐着聽同學表達意見。」
他坦言,入學初期因不懂分配時間,往往在臨交前一天晚上才做,結果要請求老師准許延期繳交功課。「我小時候想讀書成績好一點,所以很有規律,放學回家便做功課、玩、睡覺、吃東西。現在卻要迫自己練波、做功課。因為以前學校給的功課,多數是翌日交,但國際學校的功課多數有一個較長期限,可能一周或兩周,所以學生要習慣處理時間,這一點起初亦較難適應。」
經過約半年適應期,哥哥學懂放下以前的一套讀書方法,漸漸融入新環境,「我覺得自己性格的轉變最大,自信心強了,主動很多,看事物的角度也多了,不會只有一個角度,而且會主動問別人,整個人開心了!」他更用「內向」來形容以前的自己,現在則是「太過活潑」:「現在我參加很多運動,又籃球隊,又玩越野賽跑、又游泳 ……」
#DrFannyChan #陳筱芬教育博士 #OverSeasStudy #StudyAbroad #海外升學 #轉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 #點揀好國際學校VS傳統學校 #入學門檻 #國際學費 #債券 #二手市場 #入學年齡 #轉校時間 #學制級別配對 #遞交國際學校申請表
從小在英國寄宿中學開始,在英國倫敦生活了15年,對當地生活和地區非常熟悉。陳博士就讀優質海外學府,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科學學士、帝國學院大學科學碩士,布里斯託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和政策研究博士。她對本地和海外升學出路瞭如指掌,廣受家長和留學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