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突如其來的打岔

史丹佛大學(Stanford)職業專家John Krumboltz,發展一個職業理論稱為「計畫性巧合理論」(Planned Happenstance)。他認為人達到的地位、擁有的能力,大多不是靠設定目標來達成,而是許多未曾預期的偶然與巧合逐漸形塑而成。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事業市場,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的控制權有限,不少不能預測的社會因素和偶發事件會影響我們職業的選擇。Dr. Krumboltz憶述他成為心理學家的過程,是他在大學選科的時候,因找不到人請教,而教他打網球的業餘教練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當Dr. Krumboltz向他徵詢選科的意見時,這位教練不假思索就鼓勵他選擇心理學,他當心理學家完全是一場偶遇。

 

John Krumboltz的職業理論強調,一些不確定的社會因素和偶發事件,往往影響生命。面對職業抉擇的人,鼓勵你們善用這些偶發事件(Chance event)。例如我們要有好奇心探索不同的學習機會、要有持久力去克服障礙、要有相當的彈性和柔軟度面對環境中的變數,即使已經下定決心要做某事,一旦環境與狀況有所變動,也能夠隨之調整;也懷著樂觀的態度來看待偶發事件,使之成為你最大的幫助。

 

有一位工程師,修畢工程後卻成為了咖啡烘培師,更建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原來他發現,自己喜歡唸工程,但並非想成為工程師。他說:「之後亦從事過不少文職工作,但愈做下去,才愈清楚自己是喜歡與人有互動的工作,所以就去連鎖集團邊做邊學習成為咖啡師。」學成後便自立門戶創業了。我回想自己當心理輔導員也是一連串偶發事件引發的,我中學時期夢想當醫生,所以修讀理科和生物學,但高考的成績未及入讀醫科,便退而選了職業治療。當時只是它是輔助醫療,我也不知道這行業的內情。在學期間才知道要修讀精神病學和心理學,這些科目引發我濃厚的興趣。在學科要求以外我讀了不少心理學相關的書,對人性和人的故事十分感興趣,使我進深追求事業的理想,也是我畢業後再進修心理輔導的原因。我看不能唸醫科是一個偶發事件,從中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方向,本來是一個考不進醫科的挫敗經歷,卻成為我事業的轉捩點。

 

(節錄自突破叢書:《下流世代的上流生活》)

撰文:區祥江博士

突破叢書《下流世代的上流生活》作者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