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問筆者是不是完美主義者,筆者的回應是:「真正的完美主義者是不會稱自己是完美主義者的。」這句話除了有點囂張,更明顯的是一份無奈和悲傷感。要求自己完美往往伴隨着內心一把兇狠不留情、自我批評的聲音。它像一個審判官,時刻指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正面來看,這是自我改進的動力,但要自己每件事都表現完美,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筆者竟曾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挫敗感和不容有失的龐大壓力如影隨形。而最重要的是,即使戴上完美主義的面具,內心那一份自卑和不安感仍在,「無論我如何努力出頭,我都只是一個平凡人。」這個沉重的宿命感,幾乎把筆者壓碎。
與其透過不斷否定自己作為改善自己的方式,筆者慢慢找到另一條出路:嘗試放自己一馬,對自己寬容、體恤多一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許更好啊!筆者反省多年的失敗經驗,終於接受有些事是筆者無論如何努力也不會做得理想的。覺察到這個事實是痛苦的,要接受也是漫長的;但原來放下自己面子的一刻,那一種輕省的釋放感,讓筆者終於能夠尋回真我,在擁抱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的時候,筆者卻找到完整的自我,一個又實在又自信的自我。
內向者有一個傾向是太過為他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不但忽略了照顧自己,有時甚至責備自己做得不夠好,心裡充滿內疚之餘,甚至否定了自己的需要,認為是自私的表現。雖然因此得到別人的稱讚也可能是出於個人需要,但不是最終極讓自己感到滿足的方法。耶穌的教導:「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9)給筆者一個很大的提醒。經文英文翻譯為Love others as well as you love yourself (《訊息本》Message)提到愛別人和愛自己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愛人先愛己,真正懂得愛護自己的人才能好好的關心其他人。
(節錄自《內向者的空間爭奪戰》)
周偉豪
著作包括:《內向者的空間爭奪戰》、《無朋友》(合著),曾任建築師,現為心理輔導員及表達藝術治療師。